多角度完善小学科学拓展课程的建设
——以“地” 、“人” 、“时”三方面为例
绍兴市柯桥区华舍小学 黄建刚
摘要: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是我们教师自主研究开发的,该课程在实施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用科学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但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受到拓展材料短缺,拓展难度不一,拓展延伸受阻三方面的影响而中断。因此,我从针对这三个因素展开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让我们的小学科学拓展课程得到合理的建设并进行有效地实施。
关键词:拓展课程 拓展材料 拓展难度 拓展延伸
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建设虽然在逐步的完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遇到
一些障碍,导致实施中断。我们科学组虽然有自己编制的拓展性课程的教材,但是却没有按照事先制定的课程纲要、教学计划进行实施。我们科学组只是挑选了自编教材中的一些课程进行拓展性教学。这时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既然我们已经编制了拓展性教材,为什么没有完全按照事先的计划进行合理的实施。
我们科学组经过调查问卷、学生访谈等形式,发现拓展性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第一,拓展材料短缺,很多设想出来的课都缺乏现实教学仪器的支撑,整堂课形同空壳,无法教学实践。第二,拓展难度不一,有些内容难度过大,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实验的原理,对实验现象的产生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而有些内容难度太低,学生一看就明白其中的奥秘,导致其失去学习的兴趣。第三,拓展延伸受阻,在教材开发设计中,部分内容往往受季节,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得不到持续的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思考与实践,我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改进:
一、因“地”开发------丰富拓展材料
(一)活用身边的废弃材料
在科学拓展课的开发中,我们考虑从实际材料的现状出发,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发精彩的拓展内容,我们的废弃材料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仪器室中的废弃材料。我们学校仪器室中存在的小学科学大气压实验盒、光学实验盒、声学实验盒、电学实验盒等都是老教材的实验仪器,通过整理,我们整理出了一些适合拓展内容的材料,这些材料是我们拓展教学的重要资源。如我们开发的课程《自制小台灯》、《红绿灯来了》、《水果电池》等,都需要用到小灯泡、导线、小开关等电器元件,而我们使用的这些电器元件正是来自于老教材的电学实验盒。有了这些材料的支撑,学生们在小台灯制作中利用通电电路使发光二极管发光;在红绿灯制作中利用并联电路,通过小开关分别控制发光二极管发光;在水果电池制作中利用铜片和锌片通过电解质(水果中富含的果酸)和导线构成一个闭合回路,产生电流。
二是身边的可回收材料(废弃纸、饮料瓶、建筑弃材等)。我们利用废弃的纸开发一些纸类课程,纸具有容易上颜色、容易裁剪、容易弯折的特点,于是我们科学组开发了《新版小猫钓鱼》、《纸火箭的制作》、《小虎爬爬爬》等教材。我们利用饮料瓶的形状以及它能容纳液体等特点开发《龙卷风要来了》、《花样吹泡泡》等课程;利用建筑弃材(木板、PP管)开发《向上滚动的小球》等课程。学生们学习了这些课之后,不仅获得了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还懂得了将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变废为宝,为我们的科学拓展课服务。
(二)活用学校的空余基地
部分科学拓展内容的实施离不开场地的支撑,如操场、种植园等。这些场地是学生们展现自己的舞台,也是拓展内容实施的保障。在空旷的操场上可以更好地展现学生们的实践成果,减少干扰因素。如投石机的投射,宽广的空间让学生们排成整齐的一列,不断地尝试投射的准确度,彼此交流彼此学习,在一次次地投射中积累经验,把握好力度。
我们学校操场边上有一大片种植园,在这片园地上已经种植了一些植物,如油菜花、南瓜、丝瓜等。我们拓展教学中相关的内容也可以利用这一片园地,让学生们可以长时间地去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及植物生长的条件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掌握更好的技能。
案例:在上拓展内容《对土壤的研究》这一课中,学生利用种植园中的土壤展开研究,研究的问题是:泥炭能否改良土壤的团粒结构?研究的方法:1、将其中的一堆土壤拌上泥炭装入花盆,另一堆同样多的土壤装入另一只花盆;2、在两个花盆中分别种上相同大小的一株吊兰;3、在两个花盆里每天在相同的时间洒上同样多的水,观察吊兰的生长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生们发现:种在拌有泥炭土壤里的吊兰生长比较好,说明了泥炭能改良土壤的团粒结构。
二、因“人”开发------划分拓展难度
拓展课的教学对象应从多角度进行考虑,如学生们的年龄特征、学习能力、已有经验等。不同阶段的学生,他的知识接受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不一样。随着阶段的提升,学生们的知识接受能力越来越强,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会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他们的已有经验也会随着阶段的提升而不断地丰富。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但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能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描述相关的实验现象,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探究方法作出适当的改进。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后,能够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对现象和事件的发生作出假设,借助一些仪器进行自主观察研究,能正确地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五年级的学生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比较完整的实验计划,具备实验设计和变量控制的意识,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有效的小组合作能力。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在反思中及时地调整,能够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
我们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对每一节拓展课进行难度分析,设计、整理出适合各个年段的拓展内容。
三年级课程 | 四年级课程 | 五年级课程 | 六年级课程 |
神奇的手指 | 烧不坏、扎不破 | 小虎爬爬爬 | 胡萝卜建高塔 |
水纳百川 | 彩虹糖魔术 | 自制投石器 | 自制小电动机 |
龙卷风要来了 | 吸管乐器 | 纸火箭的制作 | 气球也能呼吸 |
牛奶也能绽放烟花 | 自制小台灯 | 水晶滴胶创意制作 | 制作一个简单的划船 |
花样吹泡泡 | 红路灯来了 | 平衡鸟 | 迷你吸尘器 |
自制喷泉 | 水果电池 | 橡皮筋动力小车 | 神奇的瓶子 |
新版小猫钓鱼 | 乒乓陀螺 | 疯狂的纸杯 | 向上滚动的小球 |
材料吸水的本质 | 搭建我心中的科技馆(1) | 对土壤的研究 | 平面屋顶下水管道雨水利用设计 |
浸润现象和不浸润现象 | 搭建我心中的科技馆(2) | 光的吸热效应研究(1) | 创新《电磁铁》的实验研究---发明设计的目标 |
毛细现象、毛细现象的实践研究 | 气(液)体非正常使用情况下自动关闭系统设计(1) | 光的吸热效应研究(2) | 创新《电磁铁》的实验研究---创意设想和方案 |
毛细现象的应用研究 | 气(液)体非正常使用情况下自动关闭系统设计(2) | 创新恒星周年视差模拟实验的研究 | 创新《电磁铁》的实验研究---发明设计方案的选择与测试 |
三、因“时”开发------顺势拓展延伸
在小学科学拓展内容的开发与实施中,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季节、温度、天气等因素。我们对所开发的拓展性课程进行了全面解读。解读哪些拓展内容适合在特定的季节开展,在顺应季节的形式下,可以让我们的拓展内容有效地实施,让学生们顺畅地动脑动手探究。此外,我们也对这些拓展内容在天气、温度等方面做了一个解读,确保在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案例:在拓展性内容《平面屋顶的下水管道雨水利用设计》中,我们先是作了详细的解读,该课主要是通过设计去改变房屋下水管道的结构:上端不变,接入地面排水管网的下端切断,装水龙头,在水龙头的上方套接一只“三通”,在侧面用一个弯节接入地面的排水管网。这样的方案是否可行需要我们用实践去证明,并进行反复地调试。考虑到水资源的缺乏以及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的观念,所以我们不采用自来水反复地模拟天空降水的过程。此时,天气对这节课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需要天空下雨来反复调试我们制作的模型是否合理。因此,我们把这节课放在梅雨季节来实施。浙江的梅雨时期一般为6月初,持续期大概为一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利用真实的天气来设计制作我们的下水管道。通过教学,我们发现这样的设计取得了成功。下雨时,由房顶进入下水管道的雨水可以被我们利用,多余的水随着侧面的水管进入地面的排水管网。
通过“地”“人”“时”三方面的思考与总结,我们科学组编制了两本小学科学拓展性教材,《科技创新实验》和《玩出花样》。同时,我们对里面的内容展开教学实践,安排各个年段的学生学习我们的拓展性课程。学生们在学习之后,对科学这门学科更感兴趣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动手能力也大幅度提升,让我们的小学科学拓展课得到更好的普及。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7.
[2]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