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科学思维,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2018全国中小学科学优质课展示及课堂研讨在广州顺利召开
2018年11月7—9日,全国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与优质课展示活动在美丽的广州举行。三角梅正旺盛地开在人行道两边,预示着本次年会热烈的气氛。
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主办,广东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和广州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学会协办,在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与广州113学校分A、B两个会场进行现场展示交流。
新课标在科学探究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能“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这一段话中特别强调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次活动主题定为:“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中小学科学教学”。来自全国各省市选送的34节优秀课例在三天的时间里进行了现场课堂教学展示,共有1500名会员现场听课学习。通过建立微信讨论群,老师们在听课观摩的同时还开展线上的研讨互动交流,很好地促进了全国各地科学老师的观点碰撞,实践经验分享。
三天的课堂教学展示,虽然教材版本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年级不同,但所有展示课都围绕着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尤其是关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科学思维发展而设计。尤其是在教具的改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板书的设计、结构化材料的选择、核心问题的引领等方面,都对学生开展科学探索起到了辅助作用,让科学思维在活动的开展中、材料的选择运用中、问题的思考分析中、数据的整理质疑中得到训练。
本次研讨活动是在新课标指导下,新的科学教材运用一线后的首次全国性年会上展示,因此亮点之一有比较多低年级课堂教学的呈现。科学思维在低段学生中如何培养,成为会后大家讨论的热点。课堂上老师们尽量设计丰富的体验活动,配合有结构的材料,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体验经历中去思考、分析、归纳,但也发现有些活动过于低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活动与目标之间的嫁接缺乏逻辑性,又比较多碎片化的短时观察活动,科学思维呈现浅表化,探究活动虚假化。因此还需要我们全国各地的广大教师、教研员们在进行教学探索和新教材的编写使用过程中,力图融合新的学习科学理论和科学教育理念,去思考实践如何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开展科学学习,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还需要积累经验和教训,负重前行。
此次代表浙江进行课堂教学展示的是诸暨埠镇中心小学的徐磊老师,很好结合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科学拓展阅读》材料,执教自主开发和设计的拓展课程《给冷水加热》。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大胆沉稳又不失灵动,采用课前游戏、回顾已知、大胆猜测、改进实验、继续实验探究尝试记录、汇报交流、阅读释疑再拓展生疑,一环环紧扣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开展科学思维下的实验探索,给现场的听课老师留下深刻印象,也代表浙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理论研究实践水平仍然在全国有示范引领价值。
现场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有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李教授给大家进行了《天文学基础知识和若干前沿问题》的讲座,从一定的理论高度给一线的科学老师带来指导引领。这是一次给全国广大教师、教研员提供相互研讨、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交流全国各地使用新课标、新教材的经验,展示全国各地科学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为今后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水平,培养具有科学思维的未来接班人,开启一段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