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科研 > 教海珠玉

读《走向探究的科学课——致敬经典》的点滴

添加日期:2019-02-12    点击率:1102    来源:陈泽锋    录入人:赵燕娜

一、孩子是课堂的主人

刘默耕主任在《小学自然科学的目的和要求》讲座中提出要把握六大要点,其中第一点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主体是儿童。刘主任在点评《植物果实》这一课中,也明确指出课堂上研究的应该是学生的问题,而不是教师的问题。要按孩子的思路去教学,而不是教师的思路。我对这个观念也十分赞同,科学课应当是开放的,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但很多时候,教师是放不开的,稍有些发散,就怕收不回来,把孩子们的争论和思考打压下去了。教师所起的作用应当不断弱化开放课堂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好像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学生提供了探究所需的器材并在不能完成的时候给予提示和引导。所有的课堂都是属于学生的,学生在探究的领域里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究和解决问题这才是科学课最需要的。

二、结论不是课堂的结束

章鼎儿老师在重看《弹簧》课视频的课后评析中指出:科学课的汇报内容无需进行限定注意引发孩子更多的思考姜允珍主任在《自然教学中怎样体现“一举多得”的目的要求》中指出,“一举多得”应当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在科学课的各个阶段,特别是汇报阶段,也要注重兴趣的培养。

在日常的科学课中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许多教师在得到设想的结论后就匆匆总结了。实际上汇报阶段,学生完全可以天马行空,在自我的探究领域,汇报成果,也可以汇报问题,甚至是探究中的新发现发现与提出问题对于科学而言,比解决问题更加可贵。组别之间或学生个体之间,只要对对方汇报有疑问,就可以进行质问和交流,这样学生的收获不仅是知识、技能,更是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试想在这种理念下教育培养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有多活跃,角度有多新颖,理解合作有多深入,探究品质有多优秀。

三、自我努力的方向

参悟了大师们的理念,我觉得科学课堂真的应该走出40分钟完成任务的潜意识,不以40分钟是否完成任论一节课成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我们在平时往往为了赶时间而给学生明确的时间限制,比如“给你5分钟或者请在10分钟时间内完成”等,这些给学生抓紧,快速完成的提示,意味着时间到了,没有做完就等于零了,也给学生造成紧迫感。催促让课堂不再和谐,让探究趋于应付,急于寻找结果,甚至于有学生猜测教师需要的答案,而忽略了在实验过程中,真实、细致地观察和探究,不利于学生观察和探究品质的培养。解决时间问题的办法是向课前和课后延伸,课前可以让学生早准备,早预习;课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探究,师生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对有争议的内容再进行讨论。

科学课应重视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知识的获取在这个智能时代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追求。今天的科学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创新思维,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或许在若干年后,它才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最好支撑。

杭州大江东 陈泽锋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新用户注册
合作网站
网站综合统计
    科教新闻:6167 篇文章
    文章中心:6851 篇文章
    下载中心:509个下载
    图片中心:372张图片
    注册会员:39676
    今日访问:807人次
    待审信息:13
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   嘉兴教育学院   联合主办   站长:喻伯军   副站长:张建芳   小学科学教学网   版权所有
支持单位:《湖北教育·科学课》杂志社   联系电话:0571-56870075   维护:吴建伟、朱斌   技术支持:亿禾工场   网站管理

备案号:浙ICP备20004129号-2   总访问量:AmazingCount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