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探究的科学课——致敬经典”读后感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已经临近期末,基本上没有时间好好看这本书,每次想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总会被其他事情所打断,导致自己想看却看不着,内心无比惆怅。终于学生放假啦,我可以慢慢啃啃这本书了,这本书内容包括专家讲座、教学案例与评析,凝聚了对自然教学改革起先锋作用的“三剑客”(章鼎儿、路陪琦、李子平)毕生教学经验的结晶。由“三剑客”亲情打造的示范课,课例精彩、理念先进,点评引人入胜。现如今只看了前面一部分,但已感触颇深。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过去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答;起了传递灌输知识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灌输传递知识是很好的,但对于发展能力是消极的。因此传统教学应该来一个大改变,不要先把什么东西都告诉学生,也就是一定不要先深入细致地解释,然后搞个实验来证明,而应该给出一定的情境,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思考,培养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细细品读了李子平老师的《纸桥——形状和承受力》、路陪琦老师的《植物的果实》和章鼎儿老师的《昆虫》感觉自己身临其境,虽然他们的课已过去许久,可他们的理念却是在现在乃至到未来都是值得推崇和提倡的。这三节课都体现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愉快地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自己获得知识,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给予者。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个个都像小科学家那样按照自己的设想去活动,都能快乐的享受课堂。特别是当学生原有的认知与现有的知识发生冲突的时候,老师不是一味的否定他们原有的认知,或者是视而不见,而能把这些冲突作为课堂的生成点,利用他们,这样学生才会心服口服的接受新知识,而且印象深刻。活动中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孩子既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每项操作,又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自由想象,无拘无束的展示自己的个性,这对教师了解学生,进一步有的放矢的教学也是大有好处的。
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趁着寒假,继续品读后面的精华,相信还会给我更多的震撼,更多的感受。
。
杭州大江东 陈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