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浦一小五(2 )班陈书杭 辅导老师张永法
今年过年回到外婆家,发现外婆家是使用木柴生火烧菜做饭的土灶,这让我感到很新奇。我望着厨房一角快堆成小山的木头,便也想亲手烧一次火。问妈妈,妈妈竟欣然同意了,这令我受宠若惊。
我马上拿起一根柴火用打火机点火,但不知怎么的,木柴好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我点了好长时间还是点不着。妈妈见状笑着骂道:“傻丫头,点火要用松木条或竹片才容易上火呀。”我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不解地问:“为什么呀?”妈妈耐心对我进行了解说,她的解释令我心服口服。没想到,点个火还有这么多学问呢。
我就选了一根小木条起火。因为松木里含有大量的松油,非常容易点着。一看到小松木条用打火机点着了就立刻往炉子里扔去。紧接着,我赶紧放了一根木头在小松木条上,可是,一放上小松木条上的火就灭了。这是怎么一回事?想了好一会,自以为终于明白了:小松木条烧火烧的好好的却被突如其然的一个大木块压灭了。这回我可不肯马上向妈妈求教,以免又被耻笑一番。
于是我把木头和小松木条拿了出来。这回我先把三个木头整齐的摆放在炉子里,再把小松木条点上火轻轻放进三根柴火上。这下应该好了吧。我在心里暗想。可是,过了一会儿,我发现,那小松木条上的火只将周围一小部分木柴烧着,但无法蔓延到其他地方。而且火势有要灭的趋势。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妈妈走了过来,看了一眼炉膛里的情况,说:“哎呀,这怎么行啊,这样空气一点儿也不流通,火怎么能烧大呢?你应该让每一块木头与每一块木头之间都留有空隙,保持空气的流通,这样火才能烧得旺。”原来是这样啊,我是懂非懂,开始了第三次尝试。
我把那火还没灭的小松木条小心的拿出来放在一边,又把那三根大木头取出来放在一边。接着我拿了两根木头分别倾斜的倚在炉子的两旁,再把最后一根木头盖在它俩上面。最后,我把小松木条放在第三根木头的下方。过了一会儿,小松木条上的火碰到了顶上哪根木头烧起来了,接着,旁边的两块木头也烧起来了。我目不转睛的盯着里面的火势,果然,这回里面的火势没有变小,而是越烧越大!今天,我明白了,烧火一定得空气流通,这样,火才能烧得又大又旺。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科学张老师曾经说过,燃烧是需要氧气助燃的。
因为有了前一天的烧火方法,第二天我又信心满满地来到了炉子前生火。我先从门口柴火堆里拿了几根柴火,发现这柴火有几根竟然是湿的,这时我才想起,昨晚下了一场暴雨,可能是雨水把柴火淋湿了。我想:这么一点湿应该不碍事吧。便从厨房里的柴火堆里又拿了一根干柴火,准备起火。
我先把柴火的造型像昨天一样摆好,再把小松木条点上火放进去。可过了一会儿,发现不对劲了,火炉里怎么发出了“滋滋滋’’的声音?而且火一点也没烧旺来,烟反而络绎不绝地从炉膛里冒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哦,木柴上有水分存在,燃烧时水蒸发成水蒸气。大概是这原因吧。可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为此,我还特地做了个实验呢!
我取了三根木头,分别把每根木头的下端滴上一些水。我把三根木头放进了火炉里,点着小松木条放了进去,火着了只不过火势很小且有烟冒了出来。这让我有点肯定了自己的推测。为了更加确定,我再一次取了三根木头。分别在三个木头的下端在水盆中浸泡不同的时间,然后放进已经烧旺的炉膛内进行观察。结果是浸水的木柴燃烧开始时火势明显变小了,而且柴烟变多,碳火也变红变多,这些都是柴火燃烧不充分的表现。这两个实验结果证实了我的想法。
除去这个原因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呢?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还跟妈妈一起查了百度呢。原来不仅是湿木头上有水分燃烧成水蒸气影响了燃烧,最主要的是水附在木头上,燃烧时空气接触面积减少了,木头上的一些物质燃烧不够充分,所以,才会产生大量的黑烟,里面含有大量的炭黑和一氧化碳,这些物质对我们人体还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呢。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秘密,有时候一次不经意的发现也能收获许多知识。这次通过自己亲身实践,既长了知识,又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我真正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