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小学科学三年级新教材改革,适应新教材的探究,2019年9月11日上午,台州市椒江区教育教学发展中心科学教研员胡志林老师与全区84位三年级科学教师齐聚区第二实验小学多功能教室,共同探讨新教材。
首先,胡老师对小学科学三年级新教材展开解读。他指出,新教材具有新特点:单元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融为一体的,各个单元间具有连贯性。除此之外,单元知识点的系统性、综合性更强。例如:第一单元《水》改变了老教材把三态变化与物质溶解分开教学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系统构建科学知识。接着,胡老师又与参训的老师们体验了两项活动:水蒸发和热气球。老师们现场真实体验教材内容,更真切的了解了新教材。
接着,两节新教材的展示课,引领老师们研究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第一节课,三甲中心校的金洁老师执教《感受空气》一课。这节课生动有趣,学生兴趣浓厚。她从石头、水、空气这三个礼物引入,逐渐带领学生感受空气、寻找空气,最后归纳空气、水、石头的共同点,课堂气氛活跃。
第二节课,第二实验小学沈佳倩老师执教的《压缩空气》一课,目标明确,直入主题。用注射器演示水的压缩和拉伸过程,学生从发现水不易被压缩,逐渐过渡到研究空气能否被压缩。为什么空气能被压缩?沈老师通过小颗粒磁铁形象直观地体现空气压缩与拉伸的微观过程。课堂汇报环节展示了学生的思维特点,最终学生一致得出空气被压缩是微粒间距离变小引起的。
在评课环节,王相本老师指出:1.三年级学生对“体积、毫升、距离”等词汇是比较陌生的,他们没有学习过,是上课的障碍,需要老师多推敲;2.《压缩空气》一课,沈佳倩老师处理恰当,把时间放在学习注射器的读数,可以让后续实验更有保障;3.《压缩空气》汇报环节,如果把解释与探究现象相结合,整体会更好。
教研员胡老师针对《感受空气》一课,提出了建议:1.单元起始课勿急,不要一刀切,很多答案不需要在课堂上归纳;2.针对“空气占据空间吗”、“有质量吗?”这些问题,可对学生的前概念做统计。3.与一年级“空气”的学习相比,三年级的教学着眼点要有所不同,因材施教。
本次活动,通过教研员胡老师的引领和执教教师精彩的课堂演绎,使参训的老师们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培训已经结束,但老师们对新教材的思考还在继续,并将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