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在久违的冬日暖阳中,苏溪一小迎来了本次市科协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小学科学“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由四位老师进行展示,他们分别是苏溪三小的宣梦兰,西山下小学的余梦健,苏溪一小的骆丹枫、骆玲玲。着眼于对实践和应用的探索,教师们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分别做了精彩的教学展示。在说课辩课环节,科学老师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交流探讨。最后由教研员朱小平老师总结并主持专题讲座。
此次活动第一节课由骆玲玲老师和101班同学给大家呈现《起点和终点》。骆老师以孩子们熟悉的小兔子和小青蛙创设情境,进行跳远比赛,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再迁移到本节课需要探索的问题:比比谁的小青蛙跳得远。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尝试比较。在交流中确定起点和终点,慢慢地在学生大脑中建立起同意的测量标准和方法。
紧接着,宣梦兰老师和205班同学给大家展示《神奇的纸》。“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知识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宣在这堂课当中用巧虎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魔术袋里掏出两个礼物,一个是普通的纸做的青蛙,一个是瓦楞状纸做的圣诞树,让学生观察这两种纸有什么不一样。接下来通过“摸一摸”和“放一放”两个实验,让学生感受瓦楞状纸神奇的本领。
余梦健老师的《测量力的大小》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让学生认识和使用弹簧测力计,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接着让学生自制弹簧测力计,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和实验室测力计的测量和数据的比较,衡量自制弹簧测力计的准确度。最后以游戏的形式回顾本堂课的知识点,让听课老师眼前一亮。
第四节课,骆丹枫老师和604班同学为大家展示了《拱形的力量》。骆老师用一个实验导入新课,通过实验得出拱形各部分是怎么运动的,由此引出力的方向。进一步的用实验验证抵住拱形向外的力,拱形会变得更加坚固这一猜测。学生动手实践,在实验的过程中一边观察拱形形状的变化,推测受力特点;一边记录数据。从科学概念走向生活现象,骆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拱桥向外的力被什么抵住了。再用“一块块石头”做成的拱桥是否坚固,引出用切成一块块的冬瓜是否坚固这一研究问题。冬瓜是很滑的,学生要小心翼翼地把冬瓜拼成拱形。这样进一步认识力在拱形上传递的过程。最后用一个很有趣的实验进行拓展:一个由积木搭成的拱桥能否承受一个人的重量。把课堂带向高潮。
下午,老师们吃完午饭早早得在报告厅等待说课、评课思想盛宴的开始。四位老师对自己的课进行了说课,之后,老师们畅所欲言,把所思所想融入其中,无论是听课老师,还是授课老师都颇有收获。
最后,朱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四位老师对小学科学教学的探索,同时也鼓励大家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而继续努力。之后,给与会教师带来了《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的几点思考》,指出了在STEM教学中的“迭代”思想,同时指出项目式学习教育强调的是学科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