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科研 > 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科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收集材料

添加日期:2019-12-24    点击率:4575    来源:周小沈卫东    录入人:周王庙师

农村小学科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收集材料

                                                    

[内容摘要]在小学农村科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有效的收集材料,可以根据归因论从内因和外因出发,采取激发兴趣,培养信心;与成绩挂钩,提前一天布置,表扬批评,培养好习惯等措施,实践证明它们都是有效果的。

[关键词]归因论 兴趣 信心 表扬 批评

 

在农村小学科学中,我们都提倡有效教学,就是教学要有效果,同时要有效率。基于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决定了科学课中材料的重要性,没有材料,如同无米之炊。然而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很多学生没带材料,上课效果自然差。(如果全是老师准备,那时间和经济也不太允许)究其原因,离不开教师许多无效率的布置法:1.平时没有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自信心。2.教师随意布置收集材料,没有明确如何收集,收集怎样的材料。3.教师没有适当的奖惩措施。导致学生应付了事或干脆不收集,4.没有让家长配合,共同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收集材料的好习惯!

怎么办?如何解决?归因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所谓归因论则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的激起,归因论的研究曾受控制源以观念的影响,控制源指人知觉到谁或什么事应对自己生活中的事件或行为的结果负责。当学生将有效的收集材料看作是运气或老师,家长帮助表扬。批评的产物时它们便相信自己处于外部控制之下,反之,当学生将这一结果看作时自己的对科学的喜爱,有了强烈的兴趣。它们会主动去收集材料,我们可以说它们处于内部控制之中。

威纳曾就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归因(解释)作了系统的探讨,他认为,对结果的归因可按稳定性(稳定—不稳定)纬度与控制性(内部—外部)纬度来加以考察。他建立的这一图式提供了四种归因因素:努力(内部的,不稳定的)和任务的难度(外部的,稳定的)总之,他认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将结果归因于自己或别人的能力或努力,就时将结果归因于纯粹的运气或任务的难度。

                                控制源

                内部               外部

                稳定的因素           

 

能力

任务难度

努力

运气

                不稳定的因素 

因此,在农村小学科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的收集材料,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出发,内部动机(归因于内因)和外部动机(归因于外因)。在内部动机上要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信心,在外部动机上可以从教师和家长两方面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让学生有效地收集材料!

一.     归因于内因:

1. 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喜爱科学的情感。

兴趣时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科学,钻研科学,才会去主动收集材料!如何来培养呢?首先,教师要热爱科学,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去学习科学,再次,教师也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这样学生才会在老师那寻找自己难题答案,进而喜欢这位老师和他的课!最后,教师要有人格魅力,要会表达,不论是口语。书面语。肢体语言,都要会表达。要有幽默感!学生才能愈发喜欢你,学习科学才更有热情,有了兴趣之后,教师只需引导下学生,激励下学生,便主动去收集材料!

片断:

师:同学们,对于科学课,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

生:有趣

生:老师上得生动

生:可以作实验

师:作实验需要什么?

生:材料

师:在老师布置收集材料之前,谁能提前收集好???

生争着喊:我能

师:到时请提前告诉我,我给你记录下来

生兴趣盎然

……

2. 树立学生自信心,遇到困难不退缩,努力,有效,主动得收集材料。

平时教学中,应经常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再收集材料时难免会遇到困难,这时,,如果有信心得人会不退缩,想办法解决,久之,学生自然对收集材料很有兴趣和信心,容易成功,。反之,学生遇到困难就退缩,久之,学生便对收集材料感到反感,厌恶。自然即使很容易就能收集到得材料也不会去收集了,所以,要培养自信心,对于收集好材料时很重要的。

二.     归因于外因

基于外因,可以从教师和家长两个层面出发,

(1)在教师层面,可以采取六方面的措施

1.与成绩挂钩

心理学指出需要时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当教师提出收集材料与期末成绩挂钩时,学生因渴望有个成绩而把这种需要转化为动机,我们知道,动机能激发学生有效地去收集材料。所以,与成绩挂钩时很有效果地。

2.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去收集材料

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布置2个班级收集材料。三(1)班时这堂课结束便布置,2天后上课时带来。三(2)班时2天后上课地前一天傍晚布置。结果,三(2)班带材料的同学比三(1)班多很多。究其原因,因为小学生在心理上认为反正还有2天,到时再收集,结果2天后就随着实践地流逝而抛之脑后了。这种现象可以再心理学上可以用艾宾浩斯地遗忘曲线规律来解释。

3.表扬

表扬时一种手段,是对学生的某种行为地一种肯定和激励,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别人表扬自己,学生则更是如此,当我们表扬学生时,学生则会有一种愉悦地感觉,正是这种感觉让学生能有效地,持之以恒地,去主动收集材料。所以在学生收集了材料之后,哪怕收集地不全,或者尝试去收集了,但没有成功,也不应批评而应予以肯定,恰如其分地进行表扬,但是值得注意地是,表扬不可贪多,多了就会贬值,反而起不到应有地效果!

4.批评

在收集材料地时候,与个别学生态度不端正地则应予以批评,别让它成为害群之马,影响到全班!批评也是要有艺术地,严而有爱,既要语重心长,又要坚定严肃。批评是为了让全班同学明确不收集材料是不好地,不提倡地,但不是强迫非要收集,以免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同时,批评也是在教育那些思想上有问题地学生,让它们先转变思想,再转变行为,对于中间地可以鼓励,让它们倾向于有效而主动地去收集材料。

5.与班主任配合,共同教育使其有效地收集材料

我们都知道,再教育实践过程中,往往班主任的话学生最爱听。那么我们就可以请求班主任配合多教育孩子有效地去收集材料!所谓智者,善假于物也!这里我们仅是扮演下智者而已!

6.提供方法

学生通常在收集材料时会遇到很多困难,那么作为老师可以简单地提供些方法。比如四年级上岩石这一课时,要收集岩石,我们可以先请同学们说去哪找,找不到时怎么办。这时老师课做下小结,同时给予正确可行方法,如请求父母帮忙找。再如找蚯蚓时,有些学生不知道要去潮湿地方找。这时教师可以提示去潮湿地方找等!提供方法时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去收集材料,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不至于因失败而变得厌恶去收集材料!

(2)在家长这个层面

1.首先应引起家庭重视

可以通过家长会或家访让家长引起对学生收集材料得重视,明确材料收集其实也时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对学生成长时很有好处的,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动手能力,思维及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家长有时间能关注学生有效的收集材料并给予适当帮助!同时,也应让家长明白没有材料,下一堂课孩子可能上起来会比较困难,这样,家长会更重视孩子对材料的收集!

2.要养成先找材料的好习惯

家长重视了还不够,还应在平时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先找材料的好习惯。我们都知道,一个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时非常有好处的,如果孩子养成了先找材料的好习惯,那么我们的科学课轻松多了!

总之,结合归因论,从内因和外因出发,我们都可以采取合适的措施让孩子有效的收集材料,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时有效的,相信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还能找到更多方法,措施来促进学生有效地去收集材料!

 

 

参考文献:

1.心理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主编 程素萍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新用户注册
合作网站
网站综合统计
    科教新闻:6167 篇文章
    文章中心:6851 篇文章
    下载中心:509个下载
    图片中心:372张图片
    注册会员:39675
    今日访问:721人次
    待审信息:13
小学科学教学网   版权所有
维护:吴建伟、朱斌   技术支持:亿禾工场   网站管理

备案号:浙ICP备20004129号-2   总访问量:AmazingCount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