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 人民教育出版课程教材研究所 编《课程教材改革之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一)、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这次小学科学课程将进行较大的变动,具体说来,这次的改革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科学课程将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在低年级段,现行的小学自然将由一门新的综合课程--生活(名称暂定)所取代,而这门综合课的内容将涵盖现行的小学自然、思想与品德、《劳动》以及健康常识等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在小学三至六年级(对五年制小学则是三至五年级)则将开设科学课以取代现行的自然课和劳动课。这里所说的科学课的内容将与现行自然课内容有所不同,体现在,未来的科学课内容将超出研究自然的领域,它不光将综合现行的自然与劳动课的主要内容,还将增加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育等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充分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二,新的小学科学课程将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动机,使之能自觉地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崇尚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和科学精神,新的小学科学课程将更注重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儿童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内容,同时提倡并引导教师运用灵活多变、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得到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第三,为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新的课程将更强调对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所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更是作为一名生活在21世纪的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生存能力之一。
(本文摘自 人民教育出版课程教材研究所 编《课程教材改革之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99页。)
(二)、与既往课程改革的比较
从前面对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可知,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将科学内容与其他课程综合在一起教学,在中国历史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然而,这次的综合与过去的综合大不相同:过去的综合是在科学教育处在次要地位的情况下进行的,合并课程是为了节省科学内容所占的课时而让给"语文"或"数学"这样的"主科"课程;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综合课的开设不再是为了压缩科学课的课时,而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知识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说,二者的目的有着本质的不同。
第二,以往的综合只是形式上的综合,无论教师还是课程编制人员都没有把"综合"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来看待,而这次综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帮助课程改革将涉及到的各方面人士实现这种理念上的转变,这是保证这项改革最终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三,以往的课程改革大多侧重于教学内容的增减,而这次改革则更强调目标、内容、教法、评价各方面的协调性,因而是一种整体意义上的改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改革如果没有相关各方面的整体协调配合,都将注定最后的失败。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这一代的改革者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同时也希望在将来的课程标准实施中看到更多方面的改革举措,包括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进行相应的改革。
以上所发议论纯属个人观点,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