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朝晖小学 金亚军
《空气有重量吗》一课作为一个教学难题,曾经也看到陈荣林和杨君的教具设计都给我很大的启发。今年我第一年教三年级,虽然有一定的思考,但是看到教材的实验设计又有些力不从心。首先,教材设计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是利用细木棍两边分别挂笔帽和气球,这一实验的设计看似很简单。但是想到,细木棍的悬挂,以及调平问题的操作都非常繁琐,想着想着就感觉有些犯难。教材设计的第二个实验是用天平来称量皮球的前后重量,但是大皮球天平上放不下,小皮球一时半伙又找不到。于是早上一到学校就开始琢磨如何进行教学。
也许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吧!在我设想的时候,我记得科学办邻近由一个体育器材室,回想里面有一个电动篮球充气机。于是来到体育器材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红色的充气机,经过深入尝试,很快学会了使用方法。我还发现,只要将充气机插针插入篮球就可以实现充、放气。如何实现有效称重呢?我想到近年我买的口袋电子秤,但是不够大。于是我想到小型圆台电子秤,将篮球一放,呵呵!还刚刚好!
能够找到这几样宝贝,我还真有些欣喜,于是就准备将器材到课堂上小试牛刀。
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1、(温故知新,引出教学内容)交流复习空气占据空间的教学内容,以梳理学生的探究思路。
2、(探讨内容,调动思维情趣)空气有重量吗?大家怎么看?这一问题的抛出,学生纷纷议论了起来,有同学说:“老师,我认为空气有重量。因为我在操场上玩的时候,一阵风吹来,我会感到有一种力。”也有同学生用手去拖教室里的空气,装模作样的掂量着,还真有些将信将疑。
针对学生前概念,师生交流引导出“风力、重量”两个词语,同时师生对这两个词语的含义进行深入研讨和解读。得出风力的方向可以是四面八方的。重量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老师还画出半个地球框,用图示来表示重量的含义。为此,我们还提到如果今天我们教室里没有重量会怎样的话题,学生纷纷设想到各种后果。
3、(指向主题,设计称重方法)称重方法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充分听取学生各种称重方法,以调动学生的探究思维。
有学生说起教材第一个实验设计方法,也许对于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看似很简单。但是我又提出,“这个实验容易吗?”一问。经过交流,我们发现了操作的难题,一是提绳的悬挂难的问题,二是调细木棍的平衡难的问题,三是气球结扎难的问题。经过交流的目的是要发现实验器材的问题,推动师生设计更为有效的实验。
有学生说起教材第二个实验设计方法,老师在赞同学生提法的同时,出示天平秤,拿起篮球,学生很快发现篮球放不下,教师又补充天平秤使用方法不简单的问题。
也有学生提出用瓶子装空气,然后到电子秤上称的话题。很快我们聊到空气很难称的问题,经过交流研讨,最后我们想到用篮球充气前后分别称,然后两数相减来得出空气重量方法。
4、(有效演示,凸显实验效果)实验前首先介绍实验器材,然后拿出事先放气后的扁篮球,将小型台式电子秤启动归零后一称,由学生读数得出476克。接着将充气机充气针孔插入扁篮球,启动充气机,在充气的轰鸣中,同学们纷纷跑了上来,想一看究竟。没过一会儿,篮球被充得圆圆的。再将大篮球放到电子秤上一称,学生读出读数是488克。
5、(整理数据,研讨实验结果)教师将两组数据分别记录到黑板上,有学生很快发现篮球里空气的重量是:488-476=12克。
教师提出,“针对实验结果,同学们有什么看法?”
有学生就提出,“老师,篮球里的是压缩空气,所以这么重。”
有同学补充,“老师如果把篮球里的空气放出,应该有很多很多空气。”
我相信,学生一定会想起上节课的针筒空气研究了。
老师接着说,“是的,老师上课前将篮球里的空气放出时,的确放了好一会时间。”
6、(反思课堂,整理探究节点)
老师问:“今天我们给空气的称重活动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1:“我发现今天我们进行的实验效果很明显,操作也简单些!”
学生2:“探究实验有好的器材很重要,实验效果会更好!”
学生3:“我觉得我们今天的设计,要比书本中的要简单有效。”
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对我们自己的科学课还是比较认可的。个人认为教学中师生经过了一个探究推进的过程,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较好的激发。
篮球、小型台式电子秤、电动充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