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科研 > 教学案例

用工具观察课堂

添加日期:2014-02-21    点击率:2436    来源:爬爬虫    录入人:海风

一、活动的背景

教研组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教研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们的进步速度,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研组活动的落后和局限性越来越制约教师们的发展。

1、传统听评课对普通教师的限制

传统的听评课中有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听课时,老师们都非常认真地记着笔记;评课时,却无人发言,只能看到一些优秀的老师占据着主角地位,更多的老师充当着听众的角色。这种现象在逐村学校尤其明显。

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更多的是要求听课老师对课的感性认识、主观认识,它需要听课老师有丰富深厚的专业理论和教学理论做支撑。作为农村教师,恰恰是最薄弱的,因此,出现以上现象也不足为奇。

2、校本教研改革的进一步需求

校本教研理论的提出,要求教师通过校内的教研活动,得到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向主题化、系列化、规范化、实效化发展。

鉴于此,第二区域小学科学教研组提出了“主题式课堂观察”活动方案,希望通过教研方式的改变,提高全体科学教师,尤其是来自于片、村校的科学老师的教研意识。

二、活动的设计

1、观察主题的确定

“主题式课堂观察”必须要确定一个观察主题,尤其是第一次组织那些非专职的科学老师,

笔者翻阅了《教学艺术论》一书,发现教师提问艺术是教师教学热处理 要手段,也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书中提到“1912年,史蒂文森的研究发现,教师在校平均每天要提问大约400个问题,1966年,莫野调查发现,在每一堂自然科学课上,教师平均要提问180个问题……”如果我们教师能够用好这些问题,尽可能的发挥这些问题的有效性,那么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学质量就能更上一层楼。

同时,我也想起了在浙江省2011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中,嘉兴的蒋云娟老师执教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时,设计了许多非常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的不断思考,让学生不断地挑战着问题,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结合以上分析与思考,笔者决定以“课堂提问艺术与学生思维发展”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2、观察量表的设计

确定了主题之后,笔者就开始围绕主题设计观察量表。经过深入学习,笔者决定从四个角度来观察教师的提问。

①问题的有效性

问题的有效性包括问题的指向和层次,主要针对每一个问题的层次水平,不同层次水平的问题都与学生的思维活跃度相联系。我们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学》的部分模式,将提问分成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水平。(如图)

②问题的难易度

问题的难易程度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能够进行有效观察,我们把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举手人数相联系。(如图)

③问题的目标指向

教学需要是提问设计的客观依据。漫无目的的提问,会造成课堂教学的无效,每一堂课,每一篇教材都有其学习目标,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目标指向性,每一个问题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此,笔者设计从“问题的目标指向”这一角度观察教师的问题。(如图)

④候答与理答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所谓“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即“候答”时间。“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一段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即“理答”时间。(如图)

3、教研活动的历程

整个活动过程我们分成“理论学习”、“课堂观察”、“评课分析”三个阶段。

①理论学习

    2011年5月25日下午12点,区域内近20位科学老师齐集低塘小学会议室,认真阅读和学习关于“教师提问艺术与学生思维发展”的理论资料。笔者详细阐述量表中每个观察类别的观察目的,并细致指导观察方法和记录方法,让每一位参与活动的老师准确理解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②课堂观察

12点 40分,舜耕小学严善维和姚北实验学校的周青两位年轻教师分别执教了四年级食物单元中的《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全体教师分成八组,针对这两堂课开始学习用工具观察。每一位老师都认真地进行记录,执教老师的提问速度很快,听课老师也记得很忙碌。部分老师还在记录的空隙翻阅理论材料,生怕出错。

③评课分析

两节课后,全体老师再次回到会议室,分组进行汇总统计。完成后,由统计的老师进行集中交流,8位老师根据自己统计的数据分别进行交流,还提出了自己对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意见和建议。(见表)

8  


总问题数

行为类别

第一节课

第二节课

问题的指向29/46

与教学无关问题

——

1

常规管理问题

——

2

简单的问题

14

20

需要思考的问题

15

23

问题的层次29/46

知识水平问题

12

10

理解水平问题

2

8

应用水平问题

3

6

分析水平问题

6

10

综合水平问题

1

2

评价水平问题

3

2

其他问题

2

8

举手人数35/32

3人以下

3

1

3人以上

12

12

1/3左右

8

3

2/3左右

8

4

全部学生

2

12

学生回答问题



针对的学习目标



目标达成情况

94/58

未完成

20

——

基本完成

66

28

圆满完成

8

30

候答等待时间

81/38

不足3秒

63

37

3—5秒

7

——

5秒以上

5

——

无人回答,多一些

2

1

特殊需要,多一些

4

——

理答等待时间

81/38

不足3秒

74

38

3—5秒

7

——

5秒以上

——

——








    最后,由全程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科学教研员郑水军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郑老师肯定了我们这次活动的方案,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并建议我们学校教研组充分利用好这一种方式,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角,让研究成为教研活动的主线。

三、活动的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是一次用工具观察课堂教研的有益尝试。

1、教研主体由被动走向主动。

每一位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都是教研主体,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因为自身的能力原因,在活动中往往都是听众,被动地参与着活动,课堂观察改变了这种被动式地参与,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在听课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记录。40分钟的课堂,执教者不能放松,连听课者也同样不能放松。结束后,收集起来的资料中,笔者看到了那一张张书写着老师们认真严谨的研究态度。

2、教研活动由独角戏走向大合唱。

    因为每一位教师都认真参与到了教研活动中,每一张量表都凝聚着大家的听课成果,所以在评课汇报交流中,再也不是以前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了,人人都有话说,人人都能说出一二三来,使整个教研活动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合唱。

3、教研过程由无序走向主题化。

    教研活动中提出的“教师的提问艺术与学生思维发展”这一主题,切口小,却切合当前教学中教师存在的迫切需要改革的问题,这个主题是每一位参加这次活动的老师都想解决的,这也促使了老师们在这一次教研活动中能够全心投入的重要原因。因此,主题化的教研活动是有效教研的关键。

4、评课过程由感性走向理性。

本次活动中,参与交流汇报的老师都是来自于片村校的非专职教师,在汇报中,他们结合自己在课堂中记录的问题侃侃而谈,每一个观点都是用自己的数据来证实。说明了在课堂观察活动中,老师们学会了理性地看待一堂课,学会了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

本次活动取得了成功,但在整个活动设计中,还存在许多细节的问题,有待于以后进一步改进。如统计表中我们发现对于同一节课,不同组的老师记录的问题总数却不相同,而且有时相差比较大,说明我们在记录时对于某些提出的问题该不该记录,是不是可以记录还不够明确。这就需要我们在记录之前对老师们进行更细致更明确的培训和指导。

 

课堂观察追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无论是处在哪个发展阶段的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根据相关主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总之,用工具观察课堂这样的教研活动应该是以后校本教研的发展方向之一。

 

 

 

                   余姚市低塘小学  朱吴波 

(获余姚市首届教研案例一等奖)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新用户注册
合作网站
网站综合统计
    科教新闻:6167 篇文章
    文章中心:6851 篇文章
    下载中心:509个下载
    图片中心:372张图片
    注册会员:39676
    今日访问:3806人次
    待审信息:13
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   嘉兴教育学院   联合主办   站长:喻伯军   副站长:张建芳   小学科学教学网   版权所有
支持单位:《湖北教育·科学课》杂志社   联系电话:0571-56870075   维护:吴建伟、朱斌   技术支持:亿禾工场   网站管理

备案号:浙ICP备20004129号-2   总访问量:AmazingCount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