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科研 > 教学案例

一个问题 三点突破   实现教研活动实效

添加日期:2014-02-21    点击率:2067    来源:爬爬虫    录入人:海风

一、活动背景:

本学年五年级段由我和姜富锵两位教师进行教学。那天教学五下《热起来了》这一课,如同以往,上好课回到办公室,我们又讨论起了课堂的情景。

姜老师对教过上一届五年级的马老师说:“《热起来了》这一课的实验真难做,每一个小组测得的实验数据都是会上升的,温度保持不变的一个都没有”。

马老师说:“这课的实验是很难做,测量毛衣、书本的温度,基本也都是温度会上升一点点的”。而我也刚上完这节课,发现在课中也有个别小组的温度出现上升,不过其他小组的这个实验却很成功。

那么,毛衣为什么会热起来?影响《热起来了》这一课实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而同样的实验,为什么有的课堂上很少出现温度上升现象,有的就大量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去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握什么……面对上课教师的这种困惑,作为教研组长,我觉得有必要开展一个专题教研解决这一教学中的难点。

于是,我在五年级科学教师中开展了一个“毛衣为什么会热起来”的微型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分析,了解五下科学《热起来了》该课中测毛衣、毛巾等物品时温度会上升的原因。

2、通过听常态教研课《热起来了》,寻求解决该课实验成功之道。

3、以《热起来了》为例,探讨该实验细节与下水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针对宁波市立项课题《小学科学课实验设计和实验器材优化的实践与研究》的研讨,结合这一堂课开展进一步的研讨。

三、活动过程

1、抓住时机  小组研讨

发现问题,我们立即开展了小范围的研讨。我和姜富锵两位老师,通过查找资料、网络调查等方式,了解了这个实验在普遍范围内存在的问题,确立了研讨问题的必要性。然后,我们就问题成因、改进方法等进行了简单地讨论,确立了改进教学的基本思路。

2、突出问题,微型教研

为了让这一实验引发的探讨更具教研推动作用,我们当即开展了以“毛衣为什么会热起来”为主题的微型教研活动。姜富锵老师上课,两个校区其他五年级的科学教师进行诊断式听课。姜老师结合我们两人小组小范围讨论的思路,以常态形式展开教学。从课堂效果来看,毛衣温度上升的情况果然少了起来,但是依然不可避免地凸显了这一课存在的问题:在测量毛衣温度时,还是有一小部分的数据出现了上升的现象。

3、立足实效,研究对策

听完课,成员马上就“毛衣为什么会热起来”这一问题展开了针对性的讨论。首先,我和姜富锵将对这一问题的先期研讨作了汇报,然后,大家结合课堂观察,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我们得出,该实验测量毛衣温度会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

1)毛衣不能是学生身上脱下来的,身上脱下的毛衣残留有身体余温,会导致测量温度升高;2)办公室和教师的温度不一致,办公室的温度低,教室人多温度高,毛衣是热的不良导体,内部温度不能很快到达教室温度,导致测量开始时温度低后来逐渐温度到达教室温度,温度计显示温度升高;3)测量毛衣温度时,学生用手摸过的一面去包温度计,导致温度上升;4)测量时学生用手握着毛衣,导致体温影响被测温度;5、测量温度时,学生离毛衣过近,由于呼出气体的温度高,影响被测温度。

经过研讨,我们很快理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具体思路,并提出下一步教学中需要跟进的措施,最后,确定马上由我在下一节课开设跟进式教研课,将研讨结果呈现。

4、跟进式教研课  突出对策 

结合前面的探讨,我们对《热起来了》这一课的教学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当天下午,我们的教研活动进入了“跟进式教研课”环节。这一堂课,由于应用了之前研讨中的主张,对诸多问题有所预见,最后发现,毛衣热起来的现象已经没有了,实验非常成功,课堂也收到了较大的效果。

5、回顾总结  教研再提升

实践——思考——探讨——再实践——再思考,深入的教学研究,使五年级的教师不光对《热起来了》这一课的的教学有了更有力的把握,同时也让我们对实效性教研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后来的教研大组开展活动时,我们对这一次教研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又提出了今后教研要关注常态课堂中的问题,加强教研时效性和实效性的主张。这不仅再一次提升了组内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提高了他们对教学研究的热情和研究实效性的把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关于本次教研活动的思考

回顾本次教研活动,我们先是小范围研讨,然后以微型教研的形式将问题提交到五年级组的全体科学教师,然后再讨论再跟进,这一教研活动花时少,效率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又一次丰富了我们对《小学科学课实验设计和实验器材优化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同时又提升了教研组成员的教研热情,更丰富了我们对如何通过微型教研、实时教研提升教研活动实效性的主张:

1、问题式研究,以课题的长效推进教研的实效。

本次教研活动,其实是教研组申报的《小学科学课实验设计和实验器材优化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在过去大量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教研组发现科学教学效果取决于高效、成功的实验开展,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今年,教研组申报的课题《小学科学课实验设计和实验器材优化的实践与研究》,在宁波市立项。这一课题立足课堂教学,意在突破实验教学中的难点和瓶颈。

“问题即课题”。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回顾过去的教研组活动,我们往往存在“问题意识缺乏、针对性不强、‘研’的痕迹不明显”等问题。有了课题的引领,我们科学组逐渐形成了关注问题的习惯。只要一有问题就一起讨论的习惯。在这一习惯的支撑下,办公室成员几乎每天都沉浸在教研的氛围之中,每个成员都会把自己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无私奉献出来,如:在上《证明地球在自转》一课时,该课教材中的实验设计,由于放在铁架台下面的圆底盘很难寻找,即使有这样的圆盘,转动时由于会因摆并不在圆盘中心的正上方,旋转时在实验时的效果非常差,在讨论过后,大家立即对实验器材进行改进,并在教学中运用。第二年,又上这一课时,下一任老师对这一器材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改进,用做陶泥的转盘做底盘,实验效果大大提升。

在课题的引领下,像这样的改进和研讨,不胜枚举。而这,也渐渐地使我们摸索出了一种比过去大一统教研模式更有效的教研活动模式:以问题为核心的微型教研活动。教学过程中每一点滴问题的发现,都为我们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最有效的立足点。教师只要及时抓住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迅速进行研讨,确立整改措施,然后开展跟进式教研,就能使教学在课题的长效化研究中得到更有效地推动,而这,正是我们实现教研活动有效性赖以生存的根本。

2、实现三点突破,以时效促实效。

很多学校在开展教研活动中都会发现,虽然教研活动年年搞、月月搞,甚至周周搞,可是团队合作的氛围很难形成,真正“研”的意识很难树立、单次研究多,系列研究、深入研究少,这也导致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效果与理想相差甚远,使教研无法成为教师教学的常态行为和习惯活动。

1)突破时空限制。

“毛衣为什么会热起来”这一专题教研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上的突破。活动最初从两位教师的教学中的问题探讨出发,及时抓住这一问题,根据探讨的思路,立即开课,组织本年段相关教师以问题诊断的态度开展微型的教研活动。这同过去的教研活动相比,打破了原来动辄大一统的局面,以更灵活的方式开展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探讨,微型课堂,重现问题,针对性探讨,跟进式授课……实施这一系列的程序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最多一天就够;不需要有太多的准备,只要根据平常教学现场投入就行;出现问题也不必担心,准备也不需要过多,因为本就是常态教研,本就是为了共同提高。可以说,不仅是组织形式,在时间安排上,这样的微型教研活动也更具灵活性。

2)突破效度限制,从时效性角度提升教研的实效。

教研的生命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所有课堂中产生的问题便是教学研究应面向的课题。过去的教研活动由于以大组为单位,往往无法关注到具体的年段具体的问题。所以这样的活动往往因为抓的点过大,而导致教研活动游离于表面,无法适应每个教师实际教学的需求,因而也使得教师无法真正找到通过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快乐。

本次教研活动的执教者是上平行班的另一个教师,其中一个教师在第一次的教学中已经形成有效和成功的教学方法。为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利用中饭后时间组内办公室成员马上对失验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经讨论,我们找到了测毛衣时温度上升的原因后,马上寻找解决方法:1、毛衣在测量之前应摊开,并进行上下抖动,使毛衣温度快速到达教师温度;2、实验时折叠毛衣只能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后折叠,避免身体大面积接触毛衣;3、手不握毛衣,把毛衣放在桌上,把温度计轻轻插入毛衣进行测量;4、人不要靠毛衣太近。下午第一节课立即开始听常态教研课,进行课例观察,首先由第一次教学效果较好的老师进执教,第二节课,另一上课效果不理想的教师到自己班级按这一方法进行教学,下午放学回到办公室,教研组成员展开改进后的教学效果讨论。

可以说,像这样及时抓住具体教师具体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当场探讨,及时研究,虽然是小范围的教研活动,却从时效性的角度,更有效地把握了教师教学中的研究需求,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更提升了教师在行动中研究探讨的能力。

3)突破程式限制,从成果应用上凸显实效性

学校教研工作的目的是要实现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双赢提升。但是实际中,很多教研活动,往往不仅只立足于研的过程,忽视研的结果;重视研究的形式,忽视“以研促教”的实效性追求。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教研活动,突破了过去“教研课+总结讨论”的程式化教研活动的限制,从单次研究走向针对一个问题在短期内进行系列地、深入地研究。尤其能够根据诊断式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迅速进行讨论后,将讨论结果通过跟进式教研课进行实践应用,,这样的教研,不再只是大部分人的“纸上谈兵”,而是真正地围绕实践为着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研能力的真刀真枪的沙场练兵。

可以说,教研活动的内容选取于课堂教学中的疑惑,参与的人员是存在疑惑的人员,突破程式化的约束,从组内成员的内在需求出发,抓住教研契机,趁热打铁,教研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注意点,在下一节课堂教学中立马得到应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教学效果,使教研的实效真正落在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这一基点之上。

四、活动改进及设想

本次活动没有排在教研计划之内,具有临时性,在体会到教研活动效果的同时,也为教研活动的选择内容找到了另一种思路:要实现教研活动的实效,必须从教师的内在需求出发,服务课堂教学与研究需要,长效坚持,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为此,我们觉得,今后可以多开展此类活动,并且可以在计划性和规范性上做一提升。具体可以分以下几步走:

1、学期初征集本册教学过程中的疑难点;

2、提前半个月对疑难点进行讨论,指定上课教师;

3、根据课堂教学进度安排,分时段进行课堂观摩;

4、活动开展之后应用于教学,落实教研成果;

5、在课题的引领下物化教研成果,将疑难点的产生原因、解决方法形成文字资料,整理制作和收集创新性的实验设计、实验器材使之形成体系,实现长效发展;

6、对于突发性的,在教师预料之外的疑难点,要建立课后讨论机制,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和教研组QQ群,展开两校区的互动讨论,以实现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实现教研时效性和实效性。

组织与开展教研活动的立足点是课堂教学,提升点是教师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学习,要实现这两点的双赢发展,教研组长必须从教师的内部需求出发,为解决教师的教学瓶颈服务,以实现教、学、研的长足发展。

余姚市实验小学  科学教研组  陈锋

(获余姚市第二届教研案例一等奖)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新用户注册
合作网站
网站综合统计
    科教新闻:6167 篇文章
    文章中心:6851 篇文章
    下载中心:509个下载
    图片中心:372张图片
    注册会员:39676
    今日访问:1259人次
    待审信息:13
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   嘉兴教育学院   联合主办   站长:喻伯军   副站长:张建芳   小学科学教学网   版权所有
支持单位:《湖北教育·科学课》杂志社   联系电话:0571-56870075   维护:吴建伟、朱斌   技术支持:亿禾工场   网站管理

备案号:浙ICP备20004129号-2   总访问量:AmazingCount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