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科研 > 教学案例

《点亮小灯泡》课例

添加日期:2014-05-24    点击率:2950    来源:谢勇波    录入人:海风

一、教材分析:  

    《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原教材)电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构造,意在为后面的活动中体验电流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铺垫。  

    第二部分:让学生亲历探究点亮灯泡的活动过程。包括:一、初步尝试用一根电线和一节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二、用不同的方法使灯泡亮起来。希望通过同学们的实际操作明确怎样可以接亮灯泡以及有哪些方法可以接亮灯泡。  

    第三部分:理解电流动的路线,希望学生能对电路有初步的认识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第四部分: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这一部分是前面学习的运用,为保证前面活动的探究时间,此部分可根据实际教学时间作机动处理。  

    这一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电池、灯泡,学生平时可以说都接触过,都很熟悉,要接亮一个小灯泡,对相当部分的学生,尤其是男生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电路的连接情况,或者电流的线路如何,大多数学生都是含糊不清的,因此,让学生亲历探究点亮灯泡的过程,并在连接过程中认识电路的真正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结构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我将《点亮小灯泡》一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1.科学知识:  

知道只有电流过灯丝,小灯泡才会发光。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一根电线、一节电池使一个灯泡亮起来的过程。  

(2)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接亮一个小灯泡。  

(3)能画出电流过的线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作有目的、细致观察的乐趣。  

(2)享受实验成功的喜悦。  

(3)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奥秘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小灯泡的构造及电路的连接装置。  

教学难点: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点亮小灯泡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它是怎么亮的?即电的流动路线怎样,学生是看不见的,只有通过一定的活动,借助一定的方法来启发、帮助他们来理解。因此,我将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定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师:课件、手电筒、电池和灯泡的模型图、白纸若干。          

生:每组2根导线、2节5号电池、2个小灯泡、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手电筒,打开                                   

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二)认识灯泡的构造  

1.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灯泡的各部分,每一小组同学用彩色笔在纸上画一个,注意尽量画大一点。  

2.小组活动:(用彩色笔)在纸上画灯泡,并将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3.交流:说一说小灯泡的构造。  

请小组代表指着画好的灯泡图交流灯泡的构造,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4.出示课件,介绍小灯泡的内部构造  

教师重点介绍小灯泡的内部构造。  

(三)合作探究,点亮小灯泡  

1.尝试用一根电线,一节电池点亮小灯泡。  

(1)师提出问题,板书课题。  

(2)出示材料,提出要求:两人一份材料;用一根电线,一节电池点亮小灯泡。  

(3)小组活动:尝试点亮小灯泡。  

(4)请两名点亮的同学上台演示,介绍经验,同时,用模型图贴出连接方法。  

(5)再次尝试全部点亮小灯泡。  

2.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  

(2)在黑板上用模型图贴出不同的连接。  

(四)探究电流动的路线。  

1.思考:小灯泡为什么会亮?  

2.师揭示:电可以流动,只有电流过灯丝,灯泡才会发光。  

3.观察:在这个装置里电是怎样流动的?  

4.生猜想。  

5.用模型图拼摆发光装置,用红笔画出电流动的路线。  

6.将不同的猜想贴在黑板上。  

7.出示课件,展示电流动的过程,师简介。  

8.其他的连接,电是怎样流动的?  

(五)判断接亮和不接亮的几种情况,理解短路和断路。  

(六)课堂延伸:怎样使更多的小灯泡发光?  

五、课堂教学实录:  

“探究电流动的路线”片段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可以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黑板上用图片模型贴出了各小组探究点亮小灯泡的几种方法),大家想一想: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呢?  

生:因为小灯泡里面有电。  

生:因为电池把电传给了小灯泡。  

师:同学们说得对,电是可以流动的,只有电流过灯丝,小灯泡才会发光。(板书:电流过灯丝,小灯泡亮了)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一般连接的发光装置),请大家看这个装置,小灯泡亮了,那么,电在这个装置里是怎样流动的呢?(停顿)  

生:(不断有学生举手,准备回答。)  

师:同学们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小组里可以讨论讨论,然后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好吗?  

师:怎么画呢?在大家的桌子上有一个白色的信封,信封里有电池和灯泡的模型(反面有双面胶),请大家对照大屏幕上的连接贴出发光装置,贴在白纸上,然后用黑色笔画出电线,用红色笔画出你们认为电流动的路线。画好的可以再贴在黑板上。注意,从双面胶上撕下的纸片装到信封里。开始吧!  

(师巡视,生小组讨论→贴模型图→画电流线路图→贴图)  

师: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猜测,哪一小组能把你们的想法给大家解释一下吧!  

生:我们组认为,电是从电池的中心出发,再从它的一端流到导线里,经过小灯泡,最后回到电池的另一端。  

生:我们组认为,电是从电池凸起的一端出发,经过导线,再流过小灯泡,最后流回电池的另一端。  

师:我们把电池凸起的一端叫电池的正极,用“+”表示,另一端叫电池的负极,用“—”表示。  

生:我们组认为,电是从电池的负极流出,经过导线,再流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正极。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电在装置里流动的路线有很多的猜想,那么,哪一种更接近科学家的解释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师解说)  

    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灯丝,流过导线,回到电池的负极,并且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的时候,小灯泡就发光了。  

生:喔!  

师:那么,请大家再看,这一种连接,也就是同学们刚才发现的这一种(小灯泡横放在电池上),在这个装置里,电又是怎样流动的呢?谁能上来指一指?  

(生上台用玩具激光灯指电流动的路线)  

生不由自主地鼓掌。  

师:非常棒!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断路连接)我想考一考大家,这样的连接,小灯泡能亮吗?  

生:不能,因为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流过导线的时候,导线的断开了,电不会再继续往前流了。  

师:这个时候,整个装置里没有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手势指),所以装置里根本没有电流流过,小灯泡不会亮。  

师:你们刚才连接的时候,还有什么情况不能亮?  

生:我们第一次连接的时候,感觉到电池有点发热,可是小灯泡却没有亮。  

师:噢?那后来你们怎么知道是什么地方的连接出了问题?  

生:我们小组检查后发现,导线根本没有连接小灯泡。  

生:我们想,可能是电流没有通过小灯泡,所以小灯泡才不会亮。  

师:大家真聪明,这样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相连(示范)电流从电池的正极直接回到负极,很容易把电池烧坏。在连接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六、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手电筒直接切入,引出小灯泡,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知道,这样一个非常普通的灯泡也能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以此说明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关注生活的点点滴滴,就能随处捕捉到内容,来做科学。  

    2.重视观察,突破难点。  

    教学中有两处观察活动。一是观察灯泡的结构,让学生观察灯泡、画灯泡,其目的是能更好的认识它的结构,与此同时训练学生细致地观察、正确地描述事物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探究活动——点亮小灯泡打下认知基础;第二处观察活动,是点亮小灯泡后,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猜猜电是怎样流动的。通过直观地观察,便于学生理解装置里电流动的路线,又结合用红笔画,多媒体演示,使他们明确电是可以流动的及是怎样流动的,从而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3.关注“动手”,更关注“动脑”。  

    点亮小灯泡,对于学生来说,除了知识上的障碍,还有技能上的问题,只有亲自动手试一试,才会有真真切切的感受。在分组实验中,我把材料在每组分成两份,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试一试的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与合作的氛围里点亮自己的小灯泡。但我们同时要认识到,科学课除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外,同样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动手的同时,更要关注动脑。从本课讲,学生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点亮一个小灯泡,他们在充足的时间保证下去尝试、去修正、去创新,完整地经历了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的动手操作过程,动手实践能力得到较充分的锻炼。可是,“小灯泡为什么会亮?“ 、“装置里的电是怎样流动的?”,这是在学生充分动手的基础上,摆在他们面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对学生的判断、分析问题能力的综合锻炼和提高。在此,我结合学生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模型画图、粘贴的方法,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变“看不见”为“看得见”,使他们更为直观地感受了电流动的方向,让他们在相互间的不断质疑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方案,在各小组的交流中梳理、清晰自己的认识,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发展。  

    4.培养态度,贵在真实。  

    学生连接小灯泡,很难一次性接亮,接亮的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没接亮的肯定也有暂时受挫的感受。不过,是否点亮小灯泡,其实并不重要,关键的是亲历这样的过程,实验允许不成功,关键是从不成功中吸取教训,去寻找突破点,我希望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经历探究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探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往往、甚至更多的时候会有挫折,重要的是要能正确的面对困难,要有契而不舍的精神。同时,也认识到科学结论是能够经得起反复检验的。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成功可喜,失败难忘!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新用户注册
合作网站
网站综合统计
    科教新闻:6167 篇文章
    文章中心:6851 篇文章
    下载中心:509个下载
    图片中心:372张图片
    注册会员:39675
    今日访问:183人次
    待审信息:13
小学科学教学网   版权所有
维护:吴建伟、朱斌   技术支持:亿禾工场   网站管理

备案号:浙ICP备20004129号-2   总访问量:AmazingCount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