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2、能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知道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3、培养在模拟实验过程中能收集证据,并根据证据进行推理的能力。
4、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和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
5、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教学准备:地球仪,蜡烛,火柴,手电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谈话: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循环往复。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呢?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二、演示实验:(为什么夏天热、冬天冷)
1、夏天热,冬天冷,一年四季温度的变化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我们在生活中发现,夏天正午的太阳光是接近直射的,冬天正午的太阳光却斜射的厉害。这跟夏天热、冬天冷又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演示直射和斜射。
3、小结:(五上光与热单元就已经学过了)
直射 光集中 温度高
斜射 光分散 温度低
斜射越厉害 光就越分散 温度就越低
三,中国古代的人们是怎么观测一年四季中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变化规律的
1、读图(ppt)。
2、古人用什么方法判断太阳光的直射和斜射情况的?(影子的长短)
影子短 说明阳光接近直射 温度就()
影子长 说明阳光是斜射的 温度就()
影子越长 说明阳光是斜射的越厉害 温度就()
四、模拟实验 ——四季的成因
1、谈话:一年中阳光的直射和斜射情况为什么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呢?这个问题需要靠同学们来自己动手做实验解决。
2、认识有关地球仪的知识:赤道、北半球、南半球(我们生活在哪个半球?)
3、复习有关地球公转的知识:逆时针 地轴总是倾斜的 地轴的北端总指向北极星。
4、、实验的要求
(1)确定四个点进行观察。
(2)观察时的视线高度要与蜡烛的火苗齐平。
(3)想一想,怎样确定太阳光的直射点的位置。(ppt)
(特别明亮的部分即为直射点)
(4)强调实验的安全。观察时要做好记录。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小组汇报
7、讨论分析
(1)一年中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点发生变化的原因。(地球在公转|地轴是倾斜的)
(2)讨论古人研究四季时影子的长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位置及意义。
(4)看图说说我们现在可能处在哪个位置?
五、小结:
1、地球上为什么会形成四季?
2、如果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不倾斜的话,还会有四季吗?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难度较大的课,主要表现在:1、学生受前概念的影响较深,纠正起来并不容易;2、涉及的新概念新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3、本课学习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4、本课是地球运动单元第四课,需要前几节课的基础。而前几课时的学习被我借班上课给打乱了。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帮助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
1.以事实否定四季气温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离太阳远近造成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古人通过测量影子长短来研究四季变化。采取图示讲解、回忆五上光与热单元的知识、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建立太阳直射与斜射的科学概念,理解地球气温变化是由于太阳高度变化形成的。
2.模拟实验看似简单,实则较难。为了便于理解和操作,我在教学中作了适当的改动和强调。比如教材的要求是在模拟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测量影子的长短来理解古人靠影子变化来研究四季的科学道理,我则把实验的要求改作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观察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四季变化的成因,且更直观更易于操作。另外实验指导时强调地球公转的方向、四个观测位置、、地轴的倾斜情况。分析蜡烛的高度、观察者的位置和高度。这些都是关系到实验成败的因素。
3.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大量使用图示、实物演示、多媒体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理解方面的困难。
本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特别是教学时讲解过多,造成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拖堂了。紧接着又犯了一个错误,匆匆结束教学,没有留足学生讨论总结归纳的时间。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就不一一表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