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资源 > 理论前沿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解读

添加日期:2015-08-20    点击率:2655    来源:杨君    录入人:海风

主讲: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 柯孔标

时间:2015817

记录:陈梅娟

内容: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江省教育厅文件,浙教基〔201536号,20154月发布

一、为什么要深化 (一)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

1.纠正以应试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教育观

社会责任感:自信自律、服务社会

创新精神:适应变化、善于创造

实践能力:实验、操作、实践、应用

2.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要求

建设创新型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培养创新型人才:各行各业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

(二)总结反思前期课改、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1.总结和弘扬新世纪课改的主要成效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

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

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

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2.我省新世纪课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选择性不够:统一学习内容过多,选择性学习内容太少

整合性不够:部分内容重复交叉,纵向和横向联系不够

灵活性不够:学校缺少课程开发开设和课时安排自主权

多元化不够:以统考和抽测成家代替全面教育质量评价

3.引导和形成中小学育人的正确导向

理想的义务教育是全面性和差异性、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真正的教育公平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当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

(三)呼应高中课改、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

1.学会选择:了解自己的特点,在自主选择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培育特长:发现自己的长处,在有兴趣的学习中找到成长的动力和方向

(四)本次深化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从教好一群学生到教好每一个学生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2.总体目标: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完善课程结构,增加课程的选择性

1.把义务教育课程分为两类: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指学生统一学习的课程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拓展性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

2.正确理解两类课程和三级课程的关系

三级课程是从课程的管理权所作的分类。顾名思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分别指向国家、地方、学校开发好管理的课程,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是从课程的教育功能所作的分类,两者的关系是:

国家课程中的内容,大部分是基础性课程,少量是拓展性课程

地方课程中的内容,一部分是基础性课程,一部分是拓展性课程

校本课程中的内容,小部分是基础性课程,大部分是拓展性课程

关于拓展性课程的理解误区,下列三个等式成立吗?

拓展性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拓展性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拓展性课程=社团课程+兴趣小组活动(×)

3.开齐开好两类课程

按规定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确保每一位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必需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积极开发开设拓展性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15%左右,七至九年级20%左右。折合周课时:一二年级3-4课时,三至六年级4-5课时,七至九年级6-7课时。

(二)加强课程建设,全面开设拓展性课程

1.制定学校课程规划

2.建设拓展性课程

如何建设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

基本原则:趣味性、实践性、层次性和多样性

做好规划

分类开发:

从内容上分:拓展性课程有“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知识拓展”等三类

从水平上分:拓展性课程有“普及型”和“提高性”两类

从学习方式上分:拓展性课程有“活动体验型”、“主题学习型”、“项目研究型”“技能训练型”、“阅读练习型”等

学段特点:满足不同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要求

一至六年级:主要开设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课程,原则上 不开设知识拓展型课程

七至九年级:全面开设三类拓展性课程,其中知识拓展类课程笔记不得超过30%

(三)改进课程实施,增强课程的整体性和实效性

1.统筹课程实施

学段衔接。加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目标要求。

学科整合。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组织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

资源统筹。加强与高中、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统筹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拓展性课程,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因校制宜、逐步推进

整合路径:完善课程体系——明确整合主线: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灵活安排课时——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

2.强化德育课程

明确主线。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

突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

内容整合。把少先队课、团课、各类专题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

学科渗透。把德育目标渗透于各门学科教学,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3.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该课程

建立实施机制。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

确保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三四年级每学年不少于5天、五至九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0天。

整合实践内容和要求。把各学科课程的社会实践要求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以主题模块的形式,组织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拓展训练和公益性劳动。

(四)建立课时底线,给学校更多的教学安排自主权

1.学校拥有更多的教学安排自主权

自主安排权。在国家规定的课时范围内,学校可自主安排各门课程的课时,适当增加拓展性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

统筹安排权。音乐、美术可分开开设,也可分时段轮流开设,统筹使用课时。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整合实施,课时由学校根据实际统一安排。

多形式安排权。鼓励探索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多学期等课时安排方式,允许不用学校可以有自己特色的“学期课程安排表”,甚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出现“月课程表”,甚至“周课程表”。

2.不能突破的两条底线

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

不减少品德、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和活动的平均课时数

(五)推进教学变革,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学习

1.改进课堂教学

(1)模式:改革传统较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多样化教学改革

变革传统模式 实现六个转变

从单纯的学科知识点教学,到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从学科割裂、各自为政的教学,到重视课程整合的综合学习

从关注此题解答、关注考点的接受学习,到关注问题解决、提高学生学习策略和高认真能力的探究学习

从单一的知识讲授,到到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自主阅读学习

主题探究学习

深度思维学习

玩中学(游戏学习)

做中学(实验、实践、劳动学习)

(2)文化: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文化,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

(3)联系生活:强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而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改革教学组织方式

积极推进小班化教育,创造条件广泛实施协同教学、个别化教学

在初中阶段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和的分层走班教学。但要警惕以“分层走班”的名义分“快慢班”

分层走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家长知情、学生自愿、教师走教、动态分层。

3.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模式:推广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

环境:创设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开放性学习环境

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4.作业布置与批改

精选内容。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日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多样性和有效性。推广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和实践性作业。

及时反馈。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

(六)深化评价改革,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松绑”

1.实施五项措施

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建立和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推进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严格控制区域性“统测”

规范校内考试评价

2.达到两个目的

改变教育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分类、比较功能的状况,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功能(诊断、改进、激励)

保障学校课程实施的自主权,创造有利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学生自主化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深化课程改革,教研员和学校要做哪些事?

教研工作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A从单一学科教学,转向研究整个学科课程建设——指导学校课程建设和实施

B从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转向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学定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C从研究提高考试升学成绩,转向研究如何发挥育人功能——基于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学、评价研究。

深化课程改革,学校必做五件事

A建立学校课程体系

B建设拓展性课程

C制定有特色的课程表

D建立选课走班制度

E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三、结束语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眼光,更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让我们以“严”的精神,“实”的态度,深入开展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为全面提升我省义务教育质量,全面实现我省教育现代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新用户注册
合作网站
网站综合统计
    科教新闻:6167 篇文章
    文章中心:6851 篇文章
    下载中心:509个下载
    图片中心:372张图片
    注册会员:39675
    今日访问:585人次
    待审信息:13
小学科学教学网   版权所有
维护:吴建伟、朱斌   技术支持:亿禾工场   网站管理

备案号:浙ICP备20004129号-2   总访问量:AmazingCounters.com